山西平定县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化

选择字体:[ - - ] 来源: 中国建设信息化 发布时间:2024-05-13 10:57:48 访问量:

平定县,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位于山西太行山中段西麓,北接盂县、阳泉市郊区,西邻寿阳县,南毗昔阳县,东与河北省井陉县交界,是晋冀通衢要道,山西东大门。平定县境内有娘子关、冠山、开河寺、固关长城等著名景点,这些景点无疑是平定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红色革命战争之地”的有力证明。2019年3月,平定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2年,又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阳泉平定山西东部的通衢要道

平定县历史悠久,文化突出。平定县是古代关隘。它地处太行山要冲,东达京畿,西通秦拢,南连上党,北亘恒山,境内峰岭连绵,关隘栉比,军事战略地位突出。自战国起,历朝历代在娘子关、旧关、新关、白灰、七亘都有军事活动,现存主要关隘5处,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九关”的娘子关。

平定县境内古街众多。平定县传统村落古街的整体走向随地形而变化,地势较为陡峭或邻近河流的传统村落往往呈带状布局,村落内古街的走向也大多与等高线、河流平行,如上董寨村、下董寨村、冯家峪村等;地势较为平坦的传统村落,古街巷往往布局较为规整,大多呈网络状,例如宁艾村、张庄村、桃叶坡村等。

平定县内古庙成群。平定县域内庙宇遗存数目庞大,传统村落中就有大约155座庙宇建筑。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留存有北魏时开凿的石窟,遗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为马山村马齿岩寺的大雄宝殿。规模最大的为新关村西峰寺,面积达4500平方米。平定古庙在历史传承上具有连续性,清晰反映了平定人文历史的发展脉络,是平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定县古宅是晋中建筑的代表。明清以前,大多数传统村落是在原有的军事据点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考虑更多的是防御功能。明开中制之后晋商崛起,驿道沿线的民居大多沿古道两侧且朝向古道分布,倒座演化为商铺,打破了传统四合院坐北朝南的传统规制。从整体合院形制来讲,沿街合院的主房仍然占据整个院落最高点,形成了以驿道为中心,两侧临街建筑逐级抬高的建筑布局特色。此外,民居中随处可见石柱、石阶、石狮、石墙等,充分表达着石材在建筑建造中的重要地位及作为建筑装饰的艺术价值。

平定县域内古树林立。古道沿线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古树名木,其历史悠久,素有“唐槐汉柏”之说,绝大部分古树树龄长,长势好,守立在路旁,成为古驿道研究的活化石。历代村民认为古树具有灵性,故历代村民对古树均加以保护,使之能够存活至今。

传统村落连片区晋东农耕文明的遗珠

自2012年至今,平定县共有41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第二批5个、第三批6个、第四批7个、第五批16个,第六批7个,数量位居山西省第三,仅次于晋城高平市61个、晋城泽州市58个。基于平定县大批连片的传统村落,2023年,平定县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了第二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与此同时,平定县还有娘子关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瓦岭村、上董寨村等8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以及苇池村等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平定县辖8个镇,冠山镇、冶西镇、锁簧镇、张庄镇、东回镇、柏井镇、娘子关镇、巨城镇;2个乡,石门口乡、岔口乡。41个中国传统村落覆盖了这8镇2乡。其中,巨城镇、娘子关镇数量最多,分别为10个、7个;其次是东回镇、张庄村,均为5个;锁簧镇、治西镇最少,均为1个。这些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表现为“整体分散、局部聚集”,虽然从县域层面来看,传统村落的整体分布为分散型,但从镇域层面来看,张庄镇、娘子关镇和巨城镇内的传统村落分布为集聚型,且交通便捷,可达性好。

娘子关镇有娘子关关城,又名宿将楼,号称“天下第九关”,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宿将楼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地势险要,军事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为“太行八陉”之一,是京畿的天然屏障,也是娘子关的标志性建筑。该镇下辖娘子关村、上董寨村、下董寨村、新关村、河北村、旧关村、城西村传统村落,是平定县“关隘文化与防御体系”的代表。

除了娘子关镇外,巨城镇也是平定传统村落较多的镇。它地处平定县东北部,东与娘子关镇相邻,是平定县红色文化与革命事迹的代表之地。巨城镇辖南庄村、上盘石村、下盘石村、岩会村、移穰村、会里村、西岭村、龙庄村、西小麻村、柴家庄村等传统村落,是平定红色历史的见证与承载。南庄地道、南峪刘伯承指挥所旧址、七亘大捷遗址、百团大战纪念碑等红色遗址极大丰富了县域的文化基因。

全面数字博物馆化地域文化的数字孪生

2022年,平定县被认定为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之后,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在文化传承,尤其是文化数字化保护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山西省财政厅设立了专项资金,2021年省财政下达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资金1亿元,2022年下达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资金7000万元,用于支持249个传统村落完成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平定县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就在支持之列。

为此,平定县聘请专业团队,组历时五个月,对全县41个传统村落进行深入调研、现场采访、无人机摄影、地面摄影、口述访谈等,统计完善了各个村落的村落概况、历史文化、环境格局、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美食物产、旅游导览等数据内容,完成了县域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

各个村落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采集标准为导向,分别采集、呈现了单个传统村落的价值、历史文化、环境格局、传统建筑、民俗非遗、美食物产、旅游导览等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图片、全景、文字、视频。

平定县41个中国传统村落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上实现了数字化的连片,与线下实际空间的地域连片形成了呼应。每个村落中蕴藏的物质文化要素在实际空间里散布,在线上博物馆里聚合,不仅将物质文化呈现给了世人,也使那些隐藏在其中的非物质文化实现了彰显。

更重要的是,连片区不仅要在空间上探索关联性,还要在文化上深度研究连续性,虚拟的线上博物馆无疑是开始这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也为以后平定传统村落的关联性探索与整体性保护发展,提供了支撑。


摘自 《中国建设信息化》2024年第03期 史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