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区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今天与明天”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并将“传统村落数字化工程”列为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的具体工作之一。
一年后,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品的“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问世,成了传统村落数字化的重要方式。它作为线上的数字化平台,集中展现了优秀中国传统村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孕育的农耕文明,向世界宣讲中国传统村落的故事,突出展现了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自平台建成后的六年多来,全国各地共有1000多个传统村落上线博物馆,它们通过数字化方式,共同向世人呈现出了中国农耕文明的价值。
博物馆上线从“散点”走向“连片”
在全国范围内,传统村落经过挖掘、整理、认定,自2012年第一批认定工作开始至今,全国共有六批8155个村落被认定为中国传统村落,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了更好地实现传统村落文化的数字化,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品的“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上线网络,同年,全国各地在住建部门的支持下,第一批近100多个传统村落单馆开始制作、上传、上线。这些村落单馆是“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最初的内容支撑。
在此基础上,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从内容深度,区域广度,还是界面交互上逐渐走向完善。该平台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成了各地村落数字化展示的重要渠道。平台分前端展示与后台上传两个系统,前端设有电脑端和手机端,电脑端设首页、村落、专题、特展、活动、文创、关于等七大栏目。
起初,各省主要筛选重点村落进行数字博物馆制作,博物馆平台呈现出来的村落也主要在地域、文化上关联性较弱。2020年,云南省作为第一个大批量制作、上线村落博物馆的地方,实属罕见。仅一年时间,在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积极组织下,全省有近百个村落完成了数字博物馆制作,从村落体量上,内容深度上,村落文化关联性等方面具有代表意义。
云南是中国传统村落大省,全省共有六批777个中国传统村落,数量位居全国首位,远超于贵州(757)、湖南(704)。云南地域辽阔,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有8个州(市)的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
极广的地域跨度,纵横流淌的六大水系、山地高原造就的多元地理形态,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促使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成。云南下辖的各市州传统村落就是这些不同地域文化的空间承载。据统计,云南全域传统村落分布最多的市州为大理、保山、红河,数量分别是162个、142个、129个,其他市州传统村落数量分布在10-60个之间。
这些传统村落是七彩云南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比如要想领略云南最原始的佤族风情,那必然会去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的翁丁村。正是意识到传统村落资源的重要性,2020年开始,云南省率先开始批量制作、上线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以期通过数字化方式、网络化平台,挖掘、传播云南各地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并将其纳入到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大盘之中。
大批量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市县上线博物馆
云南上线大批量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具有为全省文化旅游发展考量的因素。2021年开始,山西、湖南等地大批量制作、上线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则有其他原因。
2020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改造有关要求部署,财政部办公厅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的通知》,共同组织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的申报工作。确定了包括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陕西渭南市、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安徽黄山市、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江西抚州市、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山西晋城市在内的10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
2022年、2023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别印发了《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的通知》《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的通知》,共同组织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全国共认定了75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保护示范市、保护示范县是将散点村落“聚沙成塔”,集中保护发展的开始。对于村落数字化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转变的开始。
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制作开始从以往的散点,走向了连片,最终呈现出连片村落的数字化展示。据统计,作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市,山西晋城共有186个中国传统村落,有近166个村落制作了数字博物馆;湖南湘西共有178个中国传统村落,有三分之一的村落上线了数字博物馆;云南大理共有162个中国传统村落,有近50%的村落实现了数字博物馆化;黄山市310个中国传统村落有近五分之一实现了数字化,这些数据还在不断更新。
“加强传统村落数字建设”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提倡与要求的。在2023年6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的通知》中,第四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经验的第三条就是“推动数字建设”。其中,“连片市传统村落数字化的积极经验”中包括山西晋城。山西晋城持续推进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实现全市166个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全覆盖。此外,还有陕西省渭南市搭建数字化平台,将数字化博物馆与实体化博物馆相结合,线上、线下相互导流,通过三维实景、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各个传统村落的独特内涵等。
在连片市村落数字化建设的示范作用之下,全国各个连片区县也开始推动了传统村落数字化建设,开始积极建立数字博物馆。就2023年来说,山西平定、安徽绩溪、北京门头沟、安徽金寨、山西介休、广东江门、云南建水、宁夏隆德、云南腾冲、贵州安顺、天津蓟州等连片县实现了全市县域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大批量上线。半年内,上线“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的总数高达200个以上,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上的单馆总数也从最初的100+飙升至1000+,近5年内,全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入馆数量增长了近十倍有余。
传统村落连片地区有必要实现博物馆全覆盖
可以说,2023年是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发展地区大批量实现数字博物馆化的一年。这一年,各连片地区不仅大批量上线“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还积极建设了省域、市域、县域不同范围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这无疑也为将来一年继续开展连片地区数字博物馆的制作工作提供指导意义。
据了解,未来一年,山东荣成、陕西安康、甘肃景泰、福建晋江、山西晋中、云南广南等连片地区将会陆续制作博物馆,并上线平台。同时,全国10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市,75个各具文化特色的连片区县仍有进一步实现数字化挖掘与呈现的空间。这些连片区跨越中国东西南北,囊括历史古今,蕴藏着重要时代的记忆,活态传承着一时一地的风俗,值得被重视,值得被呈现。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因深处山区,历史上交通闭塞,自隋唐代至明清时期的传统村落格局及历史遗存得以完整保留。井陉县共有44个中国传统村落,数量位居河北省各县之首。这些传统村落基本聚集在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部边陲,拥有冀晋传统的村落格局、风貌特征,又具有各自独特的建造特色,是冀晋地区红色文化、陶瓷文化、石建筑文化、军事防御文化等重要集中地,拥有井陉窑遗址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井陉拉花、南张井老虎火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位于浙中金衢盆地北缘,自唐咸亨五年建县,已有1300 余年的历史,是集江南商埠文化、婺派田园生活和中国传统哲学于一体的典范。兰溪市地处“三江之汇,七省通衢”,是贯通浙南、皖南及闽赣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这里孕育了地方独特的名人文化,涌现出了以宋代婺学宗师范浚、明代理学家章懋、明朝诗人胡应麟和明末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为代表的一批人文大家。这里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传统技艺、传统书画、传统美食等多个门类,还有水亭畲族对歌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兰溪境内明清古建筑群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共有20个中国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兰溪西部丘陵区和北部浅山区,为古代陆路水运交通枢纽地带。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位于广西桂林市,于西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建观阳县,后改称灌阳县。灌阳县是瑶族文化发祥地和红军长征入桂第一站。境内共有26个中国传统村落,约占广西总量的十分之一,是研究桂北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灌阳县红色文化厚重,灌阳是“长征突围之地”,红军“三过灌阳”,灌阳的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红军入桂第一战”,是掩护和保卫中央纵队及红军主力抢渡湘江最惨烈的战役。新圩阻击战战场遗址、酒海井烈士纪念碑、红五师指挥所、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等17处43个单体被列入“湘江战役系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风物迥异。各个连片区依托传统村落,呈现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文化区大量的“证明载体”就处在传统村落里,需要得到数字化挖掘,并以数字化形式关联呈现。这是近几年随着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认定而出现的趋势,也是未来的前景所在。
回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11年,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6年,可以说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工作贯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保护发展手段。从散点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到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地区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也为地域文化的整体性挖掘,传统村落的整体、连片保护发展提供了支撑。
摘自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4年第01期 作者 史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