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乡村 赋能乡村振兴
——文殊镇积极探索基层数字化治理新模式
随着数字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不断运用,基层组织治理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近年来,文殊镇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基层数字化治理新模式,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推进乡村治理中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赋能乡村治理,让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社会文明和谐氛围更加浓厚,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用好“防控一张网”,实现治理网格化。充分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发挥“全科大网格”作用,凝聚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工作合力,综合运用法律、宣传等手段,结合“八五”普法等活动,加强重点人员的教育管控,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专人专案、镇村干部包案、领导干部接访、“日报告”“零报告”等制度;严格落实“七户联防”工作机制,建立巡查小组199个、微信群151个,建成调解委员会9个、组建调解小组41个,充分运用“综治e通”信息平台录入、更新、健全完善村级基础信息数据,建好用好“雪亮工程”,形成治安防控“一张网”,全力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实行“办事只进一扇门”,实现治理便利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马上办、代着办、领着办、流动办”四办工作法,采取“一个大厅对外、一条龙服务”的方式,实现了群众进“一扇门”办“多类事”。始终坚持为民利民、高效便民的原则,加强便民服务窗口人员的日常管理、作风建设和业务技能培训,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事项,规范操作流程,制定办理流程图,强化落实责任,组建民政、计生、社保、残联等便民服务中心窗口,通过“专窗受理、集成服务”的服务模式创新,真正实现让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2022年上半年,共承接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22项,共办理下放事项863件;延伸服务触角,全力打造村级便民服务站6个,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完善“防疫一条线”,实现治理人性化。按照镇情实际,科学精准,分类施策,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实行镇、村、组、户四级联动机制,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防疫工作一条主线,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信息登记,查看场所码、健康码、行程卡、核酸检测结果等,加强人员管理,让“数据跑路”代替“人员跑路”,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防疫健康知识、疫苗接种信息、防疫形势等,强化宣传引导,及时答疑解惑,营造“疫苗接种、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在做好外防输入和重点人员管控的同时,更多体现人文关怀,延伸一条线“长度”,做好隔离人员的生活和身体双重照顾,以最大的力度和决心全力抗击疫情。
推广“一个办公平台”,实现治理智能化。按照“一盘棋、一个库”的思路,结合全省陇政钉应用软件推广,积极与联通公司嘉峪关分公司联合打造“数字乡镇”服务平台,细化优化平台功能设置,全面实现镇、村、组三级架构互通,创建镇级网格1个、村级网格6个、组级网格41个。开发“数字乡镇”便民服务、政策宣传、行政办公、数据统计等板块30余个,积极对接人社局和相关企业,及时掌握最新用工信息并在相关平台发布,大力增加群众就业机会,培育劳务输转品牌。将农特产品生产、销售情况及时更新,方便村民了解第一手市场信息和货源情况,让“各有所需”成为“各有所用”,做到了农户信息、惠民政策、生产情况等“一键”掌握,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
探索“一个管理标准”,实现治理文明化。建立健全移风易俗长效机制,加快推动移风易俗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积极探索实施“五会一规”治理模式,让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孝善理事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和村规民约作用最大化,通过创新村民自治、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道德教化、推进“互联网+议事”等举措,不断推动村级议事协商民主化、制度化、程序化、数字化,真正实现村民自己的事自己议,村规民约自己定。结合文明镇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信用村镇创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工作,文明的力量深入民心,厚植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摘自 《嘉峪关日报》 2022.08.04 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玲 通讯员 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