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智慧排水赋能高效应对城市积涝事件 实现排水设施管理全覆盖

选择字体:[ - - ]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8-15 16:56:00 访问量:

广州市智慧排水以新城建排水智能化“全国标杆”和水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建设形成“排水设施全覆盖管理、城市内涝全周期管控、设施运行全时效监控、联合调度有模型辅助”三全一有的智慧管控体系。

广州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城市内涝及黑臭水体问题一直是排水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排水管理的精细化与智慧化水平,广州致力于构建全面覆盖、全程可溯的城市排水信息化管理体系。这不仅有助于顺利完成全市治水任务,打造市民满意的水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更为建设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广州提供坚实保障。

广州市智慧排水以新城建排水智能化“全国标杆”和水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整合城市内涝、污水系统提质增效、排水单元达标创建等重点工作,运用云计算、物联网、CIM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排水管理手段、模式和理念的创新。一是驱动排水模型对城市内涝和排水系统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预测和调度,辅助管理人员持续提升排水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二是依托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设备结合,全量接入广州市城管云平台视频资源,实时查看现场详情并通过视频 AI 自动识别和发现内涝点,提高防内涝抢险的响应速度,提供科学有效的内涝处置流程,实现内涝抢险的多方位联动。三是建立了统一的物联标准,采用即插即用的物联监测设备,可在 30 分钟内实现设备的快速安装、部署、调试和使用。四是开发了智慧排水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了平时做好排水设施精细化管理与防暴雨应急时做好排水防涝工作的“平战”结合的工作模式。五是利用 CIM 技术,与城市信息模型深度融合,打造了更直观的排水三维可视化场景。

一、技术路线

(一)摸清排水设施家底,形成现状设施全覆盖一张图

建设广州市排水设施一张图,实现排水设施的信息化、账册化管理。一是制定《广州市“智慧排水”项目基础设施数据标准》;二是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从源头到末端的排水户、排水单元、排水管网、泵站、闸门、污水处理厂、排水口、水体等设施进行了融合和建库 ;三是借助镇街以及排水公司的力量,利用 APP 应用开展常态化的设施复核工作,实现了排水设施的动态更新。

(二)调查排水系统潜在缺陷点,建立工程补短板一本账

建立从问题发现、问题确认、工程改造、效果评估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一是所有内涝风险点均已建档入库,每年汛期对内涝风险点进行跟踪和确认,有针对性的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性措施进行整治并实时监测整治效果 ;二是各级河长办牵头,利用镇街一线人员对散乱污水点进行专项整治,挂图作战、销号管理 ;三是排水公司采用智能分析、管道检测、APP 巡检等方式发现设施存在的问题点,系统生成运维工单进行调度和处置。

(三)布设从源头到末端感知设备,构建运行监控一张网

建设广州市排水物联监测体系,满足特许经营考核和日常运营对排水运行监测数据的要求。一是制定了《广州市“智慧排水”项目物联数据接入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全市统一的排水物联网平台 ;二是开发了全市统一的水务视频融合平台,接入了广州市城管云平台以及水务局已有的视频约 47 万路 ;三是接入了气象、水利等行业的雨量和河道水位监测值 ;四是内涝风险点均已安装电子水尺 ;五是中心城区污水主干管关键位置已安装液位监测设备 ;六是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口均已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七是排水公司配备了移动式的流量、水质监测设备,在接驳井、管网等日常专业巡检过程中可通过 APP 实时上报监测数据。

(四)覆盖日常、应急全流程业务,搭建平战结合一应用

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了标准化重构,满足“平战”结合的应用模式,为内涝防治提供新手段。“平”即在日常管理时,做好排水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改造工作,通过系统以扁平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排除设施存在的隐患,最大限度的发挥排水设施的功效 ;“战”即在应急抢险时,遵循排水防涝应急抢险工作要求,在应用中实现雨前 - 雨中 - 雨后的三段式管理,同时融合大数据模型和传统水动力学模型构建城市内涝预报和调度模型,提前对城市内涝进行模拟、预测和调度,辅助管理人员做好排水防涝应急抢险的各项工作,做到内涝“早布防、快处置”,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建设成效

广州作为新城建排水智能化全国试点,积极对标新时期新城建和水务高质量发展要求,紧密贴合排水行业管理实际需求,以排水智慧化管理“全国标杆”和水务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目标,建设形成“排水设施全覆盖管理、城市内涝全周期管控、设施运行全时效监控、联合调度有模型辅助”三全一有的智慧管控体系。

(一)排水设施全覆盖管理

实现排水管理三个全覆盖:构建“户 - 网 - 厂 - 河”协同联动管理体系,实现智能排水管理三个全覆盖,达到“家底清、情况明”的目标。一是从源头到末端的排水设施全覆盖 :覆盖广州 11 个区 195414 个排水户、39734 个排水单元、1240 座闸泵站、64 座污水处理厂、98281 个排水口等设施。二是城乡排水设施全覆盖:覆盖 41118 公里市政管渠,3778 公里城中村管渠。三是市区管理机构和人员全覆盖 :串联一线巡查人员 16738 名,各级管理人员 759 名。

提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划分管养分区、排水片区,设定考核点等明确责任、加强层级考核,精准分析、降低运营成本。截至 2024 年底,排水户开展巡查 1849564 次,办结问题 24577 件;排水单元内部监管达 10 万余次,办结问题 64954 件;上报排水管线及管点数据 7666509 条,各类业务数据 98243 条;排水闸泵站巡检 107046 次,解决问题 273 件 ;排水口开展日常巡查 41972 次,解决问题 1826 个 ;农污设施巡查 2792035 次,办结问题 43175 件。

提供排水单元溯源分析能力:全市 39734 个排水单元自动关联展示相关的排水户、接驳井、巡检、排水通道等信息,可快速定位对应关联设施存在的问题,并快速采取补救措施。

(二)城市内涝全周期管控

雨前管网清疏和布防签到:支持全市 277 个易涝风险点管网清疏和布防签到,确保布防人员和抢险设备提前到位,早布防、快处置。截至 2024 年底,共计完成 558 个内涝点管网清疏任务,接入全市 331 个布巡防点、433 辆应急抢险车辆、214 支抢险队伍,各区累计布防签到 730 轮次。

雨中监测预警和事件处置:支持易涝风险点监测告警,积水事件全闭环管理与内涝点预报,为积涝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提供支撑。截至 2024 年底,已支撑 579 次应急响应、632 次水尺告警、594 宗积水事件生成及处置。雨后复盘总结和内涝整治 :支持一雨一报上报、内涝点台账管理、内涝整治工程进展管理及排水防涝业务信息报送管理。截至 2024 年底,已生成 34 次市级一雨一报、管理历史涝点 1088 个、产生 1789 条内涝点工程整治进展信息。

(三)设施运行全时效监控

建设统一物联数据标准和管理平台,补充安装物联监测设备,接入外部数据资源,实现排水设施运行全时效管控,支撑排水设施和积水问题的精准识别和快速掌握,提升污水设施管理、提质增效和防洪排涝能力。截至 2024 年底,合计建设了 8 类 4244 个物联实时监测监控和 60 万路视频,同时接入排水公司、污水厂已建设的各类站点,支撑污水设施管理、提质增效和雨水排放能力提升。

(四)联合调度有模型辅助

构建模型,辅助联合调度、智能诊断,助力提升广州市排水管理智能化水平和科学决策支撑能力。

内涝预报预警模型:支撑应急响应提前布防,基于模型模拟易涝风险点在未来的积水情况,为内涝抢险队伍提前布防、民众提前避险、车辆绕道而行提供参考建议。截止到目前,已支撑 54 场降雨内涝风险预报,推送内涝预报数据 1.2 亿条。

厂网河一体化调度模型:提升泵站排水能力,构建管网模型,提供各泵站优化调度方案,显著提高泵站抵御暴雨能力,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典型泵站由抵御 20 年一遇降雨提高到可抵御 30 年一遇降雨。

管网健康度模型:支撑管网问题排查,建立病害管网分级地图,明确管网存在的健康问题及排水能力,给出修复养护建议,形成管网健康度评价体系。截至目前,已对 173306 条管段进行结构分析,发现管段缺陷有 10380 处。

三、社会效益

“智慧排水”已建成“排水设施全覆盖管理、城市内涝全周期管控、设施运行全时效监控、预报调度有模型辅助”的管控体系。截至 2024 年底,利用项目成果,广州市共启动防暴雨、防风、防汛等应急响应 579 轮次,协助安排值班排班 590 天,发布各类通告简报及防御简报 8664 条,积水事件生成及处置 632 宗,协助生成市级一雨一报 53 轮次,成功抵御台风“摩羯”“苏拉”“海葵”等极端天气,未出现重大灾情和人员伤亡。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首批新城建排水智能化专项试点和广州首批 20 个新城建优秀案例,项目的创新示范效果显著,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经验推广

成立专班小组,加强过程管控:项目建设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技术复杂,需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小组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

技术验证保障,建设使用同步:项目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国内外暂没有成熟的案例,需先做技术验证,然后大规模建设。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和改进,逐步满足用户的需求。

基础数据和物联,标准须先建:结合广州实际情况,从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构建一套可操作的“智慧排水”标准规范,指导项目建设、数据更新、系统运行和升级维护。

摸清设施底数,夯实管理基础:基于已有的数据基础,结合各类力量和手段,建立数据更新维护机制,通过专业修补测保障数据现势性,为排水设施智慧化管理奠基。

物联监测采购服务按效付费:通过“采购服务,按效付费”方式,有效解决“一锤子买卖”和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促进服务提供商创新产品、提高性价比和服务保障能力,解决排水设备安装、升级和运维等问题。

统一标准打造全市物联网平台:按“市局统筹、各区补充、分批建设”思路,由市局统一定标准,打造物联网平台,建立排水物联监测体系,各区依据需求分批对站点进行加密和补充,实现共享、共用。

特许经营考核,精细专业运维:借助镇街力量开展巡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压实管理责任。创新体制机制,开展特许经营,成立专业排水公司进行专业巡检,并加强对排水公司的考核。

广州智慧排水创新性地提出了涵盖排水业务全流程、设施全覆盖、资源全方位的管理和管控体系,紧密围绕排水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诸多挑战与痛点,如设施监测能力不足、系统运行状态不清晰、数据来源标准不统一、管理对象体量庞大且工作内容繁杂等现状问题,通过“单元划分、数据融合、物联建设、业务应用、基础配套”五大建设任务,稳步推动排水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与智能化应用全覆盖,实现了广州排水管理“全覆盖、全流程、精细化、可溯源”,极大地提升排水管理的效率与科学性,更为改善广州水环境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助力广州治水能力和水平迈向现代化的新阶段。

摘自 中国建设信息化公众号 2025.08.15 广州市水务局